<script type="application/ld+json&q
作业 考核 论文 答案 一请联系 微--xhmcz122
Q-210969415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C卷)答题纸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成绩:
注意:全卷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三、判断题:(对的请打√,错的请打。每题3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四、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情绪辅导
2.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性原则
福师答案请进:
4.教师心理健康本体价值
5.教学评价
五、简答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
2.教师职业角色有哪些特点?
3.简述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4.简要回答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主要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5.心理健康的功能发挥受什么制约?
六、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体会,谈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试论述当代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从后现代心理学思想中得到的启示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1.简述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
2.教师职业角色有哪些特点?
3.简述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C卷
注意:全卷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 )。
A.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B.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
C.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 D.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为( )。
A.问题学生 B.品德不良的学生
C.正常的学生 D.学习困难的学生
3.素质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 )。
A.禀赋 B.天资 C.资质 D.天赋
4.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 )。
A.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 B.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
C.了解职业的 D.了解社会的需求
5.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一般包括( )。
A.五个阶段 B.六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七个阶段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 )的课程体系。
A.协同性 B.综合性 C.同一性 D.连续性
7.( )反映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不同任务。
A.中间目标 B.总目标 C.初始目标 D.工作目标
8.结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着重于( )。
A.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 B.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
C.提高小学生的沟通能力 D.提高小学生的抗压能力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具备有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环境
B.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营造适宜学生创新精神成长与发展的心理环境
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各种教育途径的协同配合
1.简述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
2.教师职业角色有哪些特点?
3.简述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D.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不含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10.( )作为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
A.适应 B.心理健康 C.顺从 D.平衡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
A.调查呼吁阶段 B.尝试推行阶段
C.尝试起步阶段 D.发展推进阶段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是( )。
A.心理咨询 B.心理治疗
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D.全面渗透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级、高级功能分别对应的具体功能是( )。
A.预防心理疾病 B.提高心理素质
C.消除心理疾患 D.进行职业辅导
4.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需要注意的基本要求有( )。
A.开放 B.科学 C.统一 D.合理 E.全面
5.从“动态层面”也即操作层面上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特征主要有( )。
A.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B.问题与经验相结合
C.活动与体验相结合
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E.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三、判断题(打“√”或“”,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看,两者存在着诸多共同的因素,所以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互相取代。
2.“心理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素质教育概念的具体化。
3.一定意义上,教育的本质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
4.教育的本质决定教育者的基本素养,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决定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
5.学校可以邀请非专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这些家长进行不定期的理论辅导和专题讲座。
四、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情绪辅导
2.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性原则
4.教师心理健康本体价值
5.教学评价
五、简答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
2.教师职业角色有哪些特点?
3.简述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4.简要回答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主要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5.心理健康的功能发挥受什么制约?
六、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体会,谈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试论述当代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从后现代心理学思想中得到的启示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1.简述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
问题一:结合实际工作体会,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和社交的基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结合实际工作体会,谈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通过校园广播、板报、宣传栏等方式,定期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辅导、心理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和学习,增强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另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建立互信、互动的关系。同时,教师应以身作则,展现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为,成为学生的榜样。
最后,建立心理档案和心理援助机制。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援助,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从多个方面入手,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问题二:当代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从后现代心理学思想中得到的启示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当代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方法上过于单一,多采用问卷调查、心理量表等量化研究方法,缺乏质性研究的深入挖掘。其次,研究内容上偏重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描述和诊断,缺乏对问题成因和解决策略的探讨。另外,研究视角上过于局限,缺乏多学科、多维度的综合研究。
从后现代心理学思想中得到的启示是强调多元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复杂性。这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论指导。例如,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引入质性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教师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在研究内容上可以探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解决策略,为教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在研究视角上可以借鉴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多个维度对教师心理健康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对未来的展望是:首先,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促进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和创新;其次,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解决策略研究,为教师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支持;另外,建立完善的教师心理健康监测和干预体系,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推动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国际化发展。
2.教师职业角色有哪些特点?
3.简述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