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type="application/ld+json&q
作业 考核 论文 答案 一请联系 微--xhmcz122
Q-210969415
东 北 大 学 继 续 教 育 学 院
国际贸易(二)X试 卷(作业考核 线上2) A 卷
学习中心: 院校学号: 姓名
(共 6 页)
总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得分
一、选择题(25道,各2分,共50分)
1. 对外贸易额是指一定时期内( )。
A.世界各国出口货易额之和
B.世界各国进口贸易额之和
C.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之和
D.—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2.总贸易体系是指以一国的( )作为统计界限。
A.货物进出口 B.服务进出口
C.国境 D.关境
3.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是(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4.转口贸易又称( )
A.中转贸易 B.间接贸易
C.第三国贸易 D.边境贸易
5.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国际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各国的政策
6.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7. 亚当•斯密提出( )论。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比较利益 D.相对成本
8.假如A国使用同样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的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 )
A.有相对利益 B.有绝对利益
C.相对有利 D.绝对不利
9. ( )是指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
A.产业内贸易 B.产业间贸易
C. 公司内贸易 D.中间产品贸易
10.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为促进原始资本积累,西欧各国实行( )。
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幼稚工业政策
C.重商主义下的贸易保护政策 D.超贸易保护政策
A.世界各国出口货易额之和
B.世界各国进口贸易额之和
C.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之和
D.—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2.总贸易体系是指以一国的( )作为统计界限。
A.货物进出口 B.服务进出口
C.国境 D.关境
3.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是(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4.转口贸易又称( )
A.中转贸易 B.间接贸易
C.第三国贸易 D.边境贸易
5.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国际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各国的政策
6.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7. 亚当•斯密提出( )论。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比较利益 D.相对成本
8.假如A国使用同样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的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 )
A.有相对利益 B.有绝对利益
C.相对有利 D.绝对不利
11. 关税的税收主体是( )
A.进出口货物 B.当地海关
C.实际消费者 D.本国进出口商
6.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7. 亚当•斯密提出( )论。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比较利益 D.相对成本
8.假如A国使用同样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的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 )
A.有相对利益 B.有绝对利益
C.相对有利 D.绝对不利
9. ( )是指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
A.产业内贸易 B.产业间贸易
C. 公司内贸易 D.中间产品贸易
12. 征收关税的最初目的多为( )
A.保护本国农业发展 B.保护本国工业发展
C.获取财政收入 D.保护本国生产
13. 对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 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这种税是( )
A.特惠税 B.差价税
C.普通税 D.差额税
1
A.世界各国出口货易额之和
B.世界各国进口贸易额之和
C.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之和
D.—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2.总贸易体系是指以一国的( )作为统计界限。
A.货物进出口 B.服务进出口
C.国境 D.关境
3.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是(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4.转口贸易又称( )
A.中转贸易 B.间接贸易
C.第三国贸易 D.边境贸易
5.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国际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各国的政策
6.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7. 亚当•斯密提出( )论。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比较利益 D.相对成本
8.假如A国使用同样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的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 )
A.有相对利益 B.有绝对利益
C.相对有利 D.绝对不利
4. 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 )。
A.普遍的、非歧视的和互惠的
B.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
C.非普遍的、非歧视的和互惠的
D.普遍的、歧视的和非互惠的
15. 能反映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的关税是( )
A.禁止关税 B.名义关税
C.有效关税 D.保护关税
16.进口限额针对某些商品的进口( )加以直接限制。
A.数量 B.金额
C.数量和金额 D.数量或金额
6.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7. 亚当•斯密提出( )论。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比较利益 D.相对成本
8.假如A国使用同样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的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 )
A.有相对利益 B.有绝对利益
C.相对有利 D.绝对不利
9. ( )是指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
A.产业内贸易 B.产业间贸易
C. 公司内贸易 D.中间产品贸易
17.美国、日本等国规定进口酒精饮料的消费税大于本国制品,这种措施属于( )。
A.关税壁垒 B.鼓励出口的措施
C.非关税壁垒 D.出口管制措施
18. 新贸易保护主义限制进口的手段是( )。
A. 以关税壁垒为主、非关税为辅
B. 以非关税壁垒为主、关税为辅
C. 非关税壁垒
D. 关税壁垒
A.世界各国出口货易额之和
B.世界各国进口贸易额之和
C.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之和
D.—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2.总贸易体系是指以一国的( )作为统计界限。
A.货物进出口 B.服务进出口
C.国境 D.关境
3.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是(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4.转口贸易又称( )
A.中转贸易 B.间接贸易
C.第三国贸易 D.边境贸易
5.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国际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各国的政策
6.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7. 亚当•斯密提出( )论。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比较利益 D.相对成本
8.假如A国使用同样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的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 )
A.有相对利益 B.有绝对利益
C.相对有利 D.绝对不利
19.我国所设立的深圳、厦门等经济特区属于( )
A.自由港 B.科技工业园区
C.多种经营的经济特区 D.保税区
20.关税同盟对非成员国实行( )政策。
A.统一的关税 B.同等待遇
C.差别待遇 D.统一经济政策
21.下列属于关税同盟动态效果的是( )
A.关税同盟成立后,可以减少行政支出
B.关税同盟成立后,可以减少走私
C.关税同盟成立后,可增强同盟国对外谈判的实力
D.关税同盟成立后,可以使成员国获取专业与规模经济利益
22.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只能通过( )来保护本国产品。
A.数量限制 B.进出口许可证制
C.关税 D.非关税壁垒
23.出口导向战略的理论基础是( )和自由贸易理论。
A.技术差距理论
B.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C.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D.资源禀赋理论
6.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7. 亚当•斯密提出( )论。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比较利益 D.相对成本
8.假如A国使用同样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的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 )
A.有相对利益 B.有绝对利益
C.相对有利 D.绝对不利
9. ( )是指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
A.产业内贸易 B.产业间贸易
C. 公司内贸易 D.中间产品贸易
24.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称为( )
A.产业间贸易 B.产业内贸易
C.部门间贸易 D.交叉贸易
25.单个厂商从同行业内其他厂商的扩大中获得的生产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而带来的效益增加称( )
A.外部规模经济 B.内部规模经济
C.产业内贸易 D. 技术外溢效应
A.世界各国出口货易额之和
B.世界各国进口贸易额之和
C.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之和
D.—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2.总贸易体系是指以一国的( )作为统计界限。
A.货物进出口 B.服务进出口
C.国境 D.关境
3.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是(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4.转口贸易又称( )
A.中转贸易 B.间接贸易
C.第三国贸易 D.边境贸易
5.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国际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各国的政策
6.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7. 亚当•斯密提出( )论。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比较利益 D.相对成本
8.假如A国使用同样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的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 )
A.有相对利益 B.有绝对利益
C.相对有利 D.绝对不利
二、判断题(20道,各1分,共20分)
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组完全相同的概念。( )
2.对外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活动。( )
3.所谓世界贸易额,就是把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额和出口额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相加得出的数额( )
4.俄林认为商品价格的国内绝对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
5.重商主义理论认为,货币是一国财富惟一的表现形式,货币=财富。( )
6.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7. 亚当•斯密提出( )论。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比较利益 D.相对成本
8.假如A国使用同样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的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 )
A.有相对利益 B.有绝对利益
C.相对有利 D.绝对不利
A.世界各国出口货易额之和
B.世界各国进口贸易额之和
C.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之和
D.—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2.总贸易体系是指以一国的( )作为统计界限。
A.货物进出口 B.服务进出口
C.国境 D.关境
3.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是(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4.转口贸易又称( )
A.中转贸易 B.间接贸易
C.第三国贸易 D.边境贸易
5.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国际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各国的政策
6.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7. 亚当•斯密提出( )论。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比较利益 D.相对成本
8.假如A国使用同样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的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 )
A.有相对利益 B.有绝对利益
C.相对有利 D.绝对不利
9. ( )是指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
A.产业内贸易 B.产业间贸易
C. 公司内贸易 D.中间产品贸易
6.关税是由海关直接向本国进出口商征收的,但它仍是间接税。( )
7.我们通常讲的关税壁垒,指的是一国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 )
8.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保护贸易主义又重新抬头,各国竞相提高关税,关税壁垒大大加强。( )
9.相对配额是指出口国规定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数置或金额,在规定限额内可以进口,超过限额即禁止进口。( )
10.“自动”出额制作为限制进口的手段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日纺织品贸易中。( )
11.买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厂商提供的贷款,以鼓励本国商品出口。( )
12.由于进入保税区的外国商品不必通关手续和缴纳关税,因此,进入该区的商品不受海关监管。( )
13.在存在国际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如果直接投资厂商跨国直接投资,那么这种跨国直接投资就能够在相对最佳的效率或最低成本基础上,实现对商品贸易的完全替代,这是投资替代模型的主要观点。( )
6.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A.世界各国出口货易额之和
B.世界各国进口贸易额之和
C.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之和
D.—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2.总贸易体系是指以一国的( )作为统计界限。
A.货物进出口 B.服务进出口
C.国境 D.关境
3.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是(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4.转口贸易又称( )
A.中转贸易 B.间接贸易
C.第三国贸易 D.边境贸易
5.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国际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各国的政策
6.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7. 亚当•斯密提出( )论。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比较利益 D.相对成本
8.假如A国使用同样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的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 )
A.有相对利益 B.有绝对利益
C.相对有利 D.绝对不利
7. 亚当•斯密提出( )论。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比较利益 D.相对成本
8.假如A国使用同样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的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 )
A.有相对利益 B.有绝对利益
C.相对有利 D.绝对不利
9. ( )是指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
A.产业内贸易 B.产业间贸易
C. 公司内贸易 D.中间产品贸易
14.对外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 )
15.战后跨国公司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是直接投资。( )
16.1948年中国已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 )
17.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具有国际法人资格的永久性正式国际组织。( )
18.国民待遇原则要求在国内税费和规章等政府管理措施方面,进口商品与本国商品享受同等待遇。( )
19.外部规模经济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20.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企业中,规模大的厂商比规模小的厂商更能降低成本,因而更有优势,竞争的结果就会形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
三、简答题(2道,各10分,共20分)
1.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有哪些基本假设?
A.世界各国出口货易额之和
B.世界各国进口贸易额之和
C.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之和
D.—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2.总贸易体系是指以一国的( )作为统计界限。
A.货物进出口 B.服务进出口
C.国境 D.关境
3.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是(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4.转口贸易又称( )
A.中转贸易 B.间接贸易
C.第三国贸易 D.边境贸易
5.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国际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各国的政策
6.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7. 亚当•斯密提出( )论。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比较利益 D.相对成本
8.假如A国使用同样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的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 )
A.有相对利益 B.有绝对利益
C.相对有利 D.绝对不利
6.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7. 亚当•斯密提出( )论。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比较利益 D.相对成本
8.假如A国使用同样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的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 )
A.有相对利益 B.有绝对利益
C.相对有利 D.绝对不利
9. ( )是指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
A.产业内贸易 B.产业间贸易
C. 公司内贸易 D.中间产品贸易
2.国家鼓励出口的措施有哪些?
四、案例分析题(1道,共10分)
据路透社报道,2012年,中兴通讯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将一批搭载了美国科技公司软硬件的产品出售给伊朗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伊朗电信(TCI)。
中兴通讯的这笔生意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出口禁令。
2016年3月7日,美国商务部官方网站披露了其调查员获取的中兴通讯内部文件。该文件显示,中兴通讯当时在伊朗、苏丹、朝鲜、叙利亚、古巴五大禁运国都有在执行的项目,这些项目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美国供应链。美国商务部以中兴通讯“违反美国出口限制法规”为由,对中兴采取限制出口措施。
2016年4月5日,中兴通讯高层大换血,原CEO等三位高管卸任,而赵先明则“临危受命”被委任为公司董事长兼CEO。《环球时报》报道称,中兴通讯几位高管放弃自身利益,以离职换取美国商务部对中兴解除出口限制。
2017年,中兴通讯认罪,被美国三个机构共处以8.92亿美元的罚款,另有3亿美元缓期执行。
经过了多年的调查,中兴通讯在2011年的一份内部机密文件被扒了出来,《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公司出口管制相关业务的报告》,《进出口管制风险规避方案——以YL为例》。简单来讲就是中兴通讯利用了很多通道公司,通过层层转运的方式将美国的产品出口给了伊朗企业。
因此,美国对于中兴通讯的巨额处罚,一方面是因为ZTE恶意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法案,采取了种种反侦察措施规避监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兴通讯采用了造假和欺骗手段,在调查期间,故意隐瞒真相妨碍调查。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立即重启对中兴通讯的制裁禁令,在该禁令中提及的主要理由是:欺骗、虚假陈述和一再违法美国法律(Deception, False Statements, and Repeated Violations of U.S. Law)在该报告中,甚至提及虚假陈述(False Statements)高达二十次。
主要原因是中兴通讯在2016年11月30日和2017年7月20日的报告中作了虚假陈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报告中指出,2018年3月13日,BIS已经通知中兴通讯,可能将会重启制裁,并于2018年3月16号让中兴通讯作了答辩。但3月16日直至美国制裁报告发布前,中兴通讯都没有就本次事件予以披露和公告。
在答辩中,中兴通讯承认了未能有效执行当时报告中的方案。
根据中兴通讯的回复,BIS重新查阅了案件资料,并且往事重提,发现中兴通讯承认的规避监管行为高达96起,违法美国出口管制法案380起。
总而言之,本次美国商务部重启对中兴通讯的理由主要就是不诚信。一方面是整改措施不到位,与当时报告的要求不符,另一方面是往事重提,将之前ZTE的违规行为重新描述了一遍,违规内容基本与2017年10月发布的调查报告内容一致。
问题:(1)分析此事发生的国际背景(2)中国企业对外贸有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此事发生的国际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
- 经济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出口管制法案对其他国家的企业具有很大的影响。中兴通讯作为中国的一家重要通信设备制造商,其在美业务涉及到大量的出口管制商品和技术,因此其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十分重要。
- 中美贸易关系:近年来,中美贸易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企业的贸易行为和投资活动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限制,认为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不公平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兴通讯的违规行为被美国政府视为违反了其出口管制法案,进一步加剧了中美贸易关系的紧张。
(2)中国企业对外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法规: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应该严格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法规,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出口管制法案和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否则一旦被发现违规行为,将面临严重的制裁和惩罚。
- 提高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中国企业应该加强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在开展对外贸易时,应该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做好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工作。
- 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中国企业应该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在对外贸易中,应该注重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提升,避免低水平、低附加值的贸易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 建立多元化市场格局: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应该注重市场多元化,避免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应该充分了解不同市场的需求和文化差异,制定针对性的市场开拓策略。
A.世界各国出口货易额之和
B.世界各国进口贸易额之和
C.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之和
D.—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2.总贸易体系是指以一国的( )作为统计界限。
A.货物进出口 B.服务进出口
C.国境 D.关境
3.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是(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4.转口贸易又称( )
A.中转贸易 B.间接贸易
C.第三国贸易 D.边境贸易
5.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国际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各国的政策
6.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7. 亚当•斯密提出( )论。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比较利益 D.相对成本
8.假如A国使用同样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的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 )
A.有相对利益 B.有绝对利益
C.相对有利 D.绝对不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